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报告嗜酸性环状红斑一例 [复制链接]

1#

嗜酸性环状红斑一例

吕艳,王胜春,王雷

作者单位:西安,第四医院

作者简介:吕艳,主治医师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因全身散在环状红斑而及斑块2个月,于年7月就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散在出现较多环状红斑和斑块,偶感瘙痒,皮损缓慢增多,曾于外院按环状肉芽肿口服依巴斯汀片、外用卤米松软膏治疗2周,效不佳。患者自发病一般情况无异常,既往体健,无类似家族史。

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皮肤科情况

躯干、四肢散在20余处直径1~2cm的暗红色半圆形或环状斑片及斑块,边界清楚,部分皮损中央萎缩、边缘隆起,质中(图1)。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浆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均正常;自身抗体、肌酶、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骨髓穿刺、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均无异常。

组织病理

取材腰部新发红斑边缘行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血管周围、胶原纤维间及汗腺周围以大量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图2),无“火焰征”及“肉芽肿”样模式改变。

诊断及治疗

诊断:嗜酸性环状红斑。

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4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4d;外用卤米松乳膏每日2次;皮损颜色明显变淡,面积较小的皮损稍变平。糖皮质激素减量为甲泼尼龙32mg每日1次口服,辅以补钾、补钙及保护胃黏膜治疗,外用药不变。1个月后,大部分皮损变平,仅遗留局部色素沉着。调整甲泼尼龙至24mg每日1次口服,余治疗不变。病情稳定的前提下,甲泼尼龙每月递减4mg,直至停药。随访至停药3个月余后,皮损完全消退,局部可见色素沉着,无复发。

DOI:10./sypfbxzz.-.0219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12(2):-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