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
古人云,十人九胃病,说明自古以来胃病都是很常见很普及的一种疾病。胃病的种类很多,包括各种急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胃病的临床症状很多,形式多样,虽然同为胃病,但是每个人的症状都不相同。胃病的临床表现如下:1、疼痛:这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导致隐痛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复杂。病因包括受寒、气滞、血瘀等,表现形式有隐痛、刺痛、绞痛。2、气胀:这也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脾胃运化失职,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胃内的气体不能及时、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导致气胀。3、食胀: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肠胃蠕动过慢,都会导致食胀。
4、舌淡无味: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导致脾虚,都会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5、口苦:这是肝胆受热产生的典型症状,是胆气上泛的表现。西医检查规类为胆汁反流性胃炎。6、面色:胃病患者病史过长,面色容易萎*、黯淡无光。7、舌苔颜色:正常的舌头,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光泽,有润泽,舌苔薄白。胃病初期,舌苔*,口有异味,此为实证。时间久后,舌苔转白,便秘者舌质肥厚,疼痛者舌质有瘀斑。8、恶心呕吐: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引起的胃病,容易造成患者恶心呕吐。9、打嗝嗳气:跟情绪有关,或者因吵架、压力过大等导致的胃病患者容易有此症状。10、胸闷:以气不顺、滞留胸腔为特征,脾气暴躁者、情绪不佳者易得。
关于胃和胃炎:
一般的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是胃黏膜对各种损伤的反应过程,包括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典型表现为上腹饱胀、隐痛、食欲缺乏、嗳气、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通常胃炎患者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会并发大出血、癌变,应引起重视。
并发疾病:胃出血、胃溃疡、胃癌、恶性贫血
治疗周期:一般短期治疗即可
临床症状:上腹饱胀、食欲缺乏、呃逆、嗳气、恶心
好发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饮酒、饮食和生活作息不规律的人群
常用药物:枸橼酸铋钾、果胶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艾司奥美拉唑
常用检查:胃液分析、血清学检测、胃镜和活组织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疾病分类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病理上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包括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理上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特殊类型胃炎
由特殊病因引起的胃炎,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性胃炎、自身免疫或过敏反应性胃炎等。
病因
胃炎可由很多因素引起,包括感染、压力、损伤、某些药物以及免疫系统疾病。不同类型的胃炎病因不同,部分特殊类型的胃炎目前病因未明。
主要病因
急性胃炎理化因素
进食过冷、过热或过于粗糙的食物、饮料、刺激性调味品、特殊类型药物等。
生物因素
细菌及其*素。
内源性因素
全身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
慢性胃炎生物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异常可致自身免疫性胃炎。
物理因素
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吃过热、过冷或过于粗糙的食物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
化学因素
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特殊类型胃炎感染性胃炎
为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炎,主要是患者免疫力下降,病*和细菌入侵所致。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
病因未明,胃壁炎症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不伴有肉芽肿或血管炎性病变。
流行病学
胃炎是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与年龄有关,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此外,与饮食、感染等各种因素均有关系。
好发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吃过热、过冷或过于粗糙的食物者。
·全身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者。
·免疫功能异常者。
诱发因素
大量饮酒、暴饮暴食、进食生冷不消化的食物、精神压力大等,均可诱发胃炎。
症状
胃炎患者起病时间不一,症状程度不一,典型表现为上腹饱胀、隐痛、食欲缺乏、嗳气、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
典型症状
急性胃炎
急性起病,单纯性急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隐痛、食欲缺乏、嗳气、恶心、呕吐,严重者起病急骤,在发病过程中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慢性胃炎
慢性起病,病程较长,可表现为长期上腹饱胀、钝痛、食欲缺乏、嗳气等。
特殊类型胃炎感染性胃炎
除上腹部典型症状外,可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
上腹部痉挛性疼痛。
肥厚性胃炎
上腹部胀痛、食欲减低、消化不良。
其他症状
急性胃炎
由沙门杆菌或金*色葡萄球菌及其*素致病者,多伴有腹泻、发热,严重者有脱水、酸中*或休克等。
慢性胃炎
部分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中行胃镜检查时发现慢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
如感染性胃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肥厚性肺炎等,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仅于胃镜检查时发现胃炎。
并发症
胃出血
急性应激性胃炎可导致胃出血现象,如果出血轻度缓慢,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只注意到因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便(黑粪症)。如果出血更加快速,患者可能会呕血或粪便中排血,持续出血可致贫血,包括乏力、虚弱和头晕。
胃溃疡
胃炎可致胃溃疡,此时症状会加重。如果溃疡穿透胃壁,胃内容物可能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和突发剧痛。
胃癌
胃黏膜发炎使蛋白质丢失,可引起体液聚集和组织水肿,数年后可发展成胃癌。
恶性贫血
残胃炎和全胃萎缩性胃炎可致贫血,患者会有乏力、虚弱等临床表现。
就医
胃炎患者首先应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对于无症状非萎缩性胃炎可不做任何处理。慢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患者,需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怀疑有癌变的患者应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并及时治疗。
就医指征
1:对于中老年患者,应定期行胃镜检查。
2:突发或长期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呕血、黑便患者,应及时就医。
3:已经确诊为胃炎患者,应根据具体病因治疗,不可拖延病情,避免进一步发展。
就诊科室
患者需就诊于消化内科。
医生询问病情
·有什么症状?已经出现多久了?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
·有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吗?
·是否有其他症状?(发热、腹泻、黑便、呕血)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胃液分析
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即注射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最大泌酸量和高峰泌酸量,以判断胃泌酸功能。
血清学检测
包括胃泌素水平、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胃泌素抗体、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和胃蛋白酶原Ⅰ/Ⅱ等。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包括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两部分。内镜下可描述为黏膜充血水肿(单纯性胃炎),或者伴有平坦糜烂、隆起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病理评定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同时评估萎缩程度、肠化生以及上皮内瘤变存在与否及其程度。新型内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对于胃癌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幽门螺杆菌检查
包括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査,有创检查主要指通过胃镜检査获得胃黏膜标本的相关检查,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Hp检查;无创检查指不需要通过腔镜检查获得标本,包括血清抗体检查、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方法。
诊断标准
急性胃炎
诊断应根据患者病史(急性应激状态或服用强酸、强碱等),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并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确诊。
慢性胃炎
病史不典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根据胃镜下黏膜水肿、糜烂、萎缩等表现,并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测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恶性肿瘤
早期胃癌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消化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根据不同部位的肿瘤,又可有不同表现,贲门胃底癌可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位于幽门部位的癌症可引起幽门梗阻等,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营养不良、极其消瘦乃至恶病质的表现。因胃癌早期部分症状与胃炎类似,需进行病理性检查予以鉴别。
消化性溃疡
多见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程较长,一般而言全年均可发作,但以春秋两季较为多发。虽然胃炎与消化性溃疡都可出现上腹疼痛、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但消化性溃疡的疼痛具有规律性,如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于餐前或空腹时发作,胃溃疡疼痛多于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胃镜下观察到溃疡形成即可与胃炎相鉴别。
治疗
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对于无症状非萎缩性胃炎可不做任何处理。慢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患者,需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怀疑有癌变的患者应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并及时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治疗周期
急性胃炎去除病因后,对症治疗即可痊愈,慢性胃炎治疗周期稍长。
一般治疗
·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少吃过酸、过甜的饮料及食物,忌烟酒、浓茶、咖啡,进食细嚼慢咽等。
·卧床休息,急性胃炎患者适当禁食。
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避免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临床常用的一线根除HP治疗方案为PPI或铋剂加2种抗生素。
·细菌性感染所致者应给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
药物治疗
与胃炎息息相关的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对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首先需要进行根治Hp治疗,如果是老年患者患有慢性胃炎伴有Hp感染,需医生综合评估之后决定是否根除Hp用以预防胃癌。目前根治Hp主要的治疗方案是铋剂四联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种抗菌药物,通常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应检查Hp水平,明确治疗效果。常用包括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常用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环素等,常用质子泵抑制剂有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抑制或中和胃酸
伴有胃黏膜糜烂或是上腹痛、胃部烧灼感的患者应及时应用抑制或者是中和胃酸的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促胃动力药
患者出现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或者是伴有胆汁反流等症状可应用促动力药治疗。
消化酶抑制剂
患者出现进食后腹胀明显、纳差等消化功能低下的症状时可以应用消化酶抑制剂处理。
手术治疗
内镜下治疗是胃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氩气刀治疗、内镜下氢气刀治疗、内镜下激光治疗、内镜下微波治疗。
预后
胃炎患者除并发大出血、癌变外,预后一般较好。
能否治愈
胃炎经过积极治疗,通常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轻、中度且病变局限于胃窦者,无其他高危因素无需随访;重度或累及胃体胃窦的患者需3年随访一次胃镜,发现上皮内瘤变患者给予内镜下切除。低级别者12个月随访一次,高级别者需切除病灶活检,并至少6~12个月内复查。
饮食
尽量避免长期食用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或饮品,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期间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饮食调理
·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急性胃炎期间,必要时给予禁食。
·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比如冷饮、生蒜、辣椒等。少食用粗糙、粗纤维类食物。
·禁饮酒、咖啡和浓茶,以及大量饮用碳酸饮料。
·少吃零食和巧克力,尽量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
护理
胃炎患者经确诊后,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遵医嘱规律服药,胃炎痊愈后要定期复查。
日常护理
·服用抗HP药物时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
·胃炎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发病诱因。
·减轻心理压力,适当运动,以此增加机体抵抗力。
·戒烟、戒酒,以免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和酒精伤害胃黏膜,不利于黏膜的修复。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不洁饮食和暴饮暴食。
病情监测
监测相关症状,观察是否出现呕吐、呕血、便血等症状。一旦发生,需要尽快就医。
预防
日常生活中药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饮食、药物、劳累等。同时注意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治疗,以防发展为胃炎。
早期筛查
中老年患者应将胃镜检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日常生活中出现不适时及时就诊,避免进一步发展。
预防措施
·临床上对于存在应激状态,可能引起急性胃炎的患者应给予适当抑酸治疗。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首选肠溶片、选择性COX2抑制药,饭后服用,或加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药。
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感染途径是口-口和粪-口传播,其中以前者传播为主,因此,平时需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生活中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等。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即使未发展为胃炎,也应及时治疗,特别是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和胃癌家族史者。
九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