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好吗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今天我们讲个“藏毛窦”的故事,和您捉迷藏的小毛发--带您了解藏毛窦的前世今生。常言道“十人九痔”,提起痔疮人人都知道,但是提起一个与毛发有关的疾病大家就有些陌生了,它叫做“藏毛窦”,中医称为“尾闾窦道”。大家都知道毛发分布在人体的表面,人体的毛发除了头发,还有体毛、腋毛、阴毛、眼睫毛等,它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但是也有极个别的毛发喜欢和您捉迷藏,它们躲到自认为隐蔽的地方,在里面玩得不亦热乎,因为藏毛窦临床比较少见,常易被误诊为肛周脓肿、肛瘘,从而带来二次手术的痛苦,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藏毛窦是指骶尾部皮内的囊肿或慢性窦道,由于腔内藏有毛发,故称为藏毛窦。临床上比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身体壮实,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该病以肛门坠胀、疼痛、肛周流脓水为特征,伴有感染时可见恶寒、发热、周身不适。藏毛窦在欧美国家多见,近年我国此病发病率也明显上升。
发病原因
1、先天性原因:由于骶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的皮肤的包涵物。但在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多发生位于在青春期会阴、臀部多毛的男性,其毛发生长和皮脂发腺分泌均增加,常有感染、刺激和深部组织有毛发陷入生长等多因素存在。
2、后天获得性疾病: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由于毛发长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使囊肿容易感染,窦道不易愈合。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在青春期后20-30岁年龄段,藏毛囊肿如无发感染常无症状,仅为骶尾部突起,偶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不适,常见骶尾部胀痛或间歇性流脓水,自行溃破或因引流后暂时消退、易复或感染严重时恶寒、发热、周身不适。肛门指诊肛内后正中或稍偏一侧骶前可触及肿物,有时有触痛;探针可从窦口探入,深度不一;可行彩超、CT或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骶尾部藏毛窦需与肛周脓肿、肛瘘、肉芽肿骶尾部相鉴别。治疗原则一旦明确诊断,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切开缝合。临床病案
许某,男,33岁,自主就业。年2月5日初诊。
反复臀部尾骨处肿痛溢脓6个月。
缘于6个月前因饮酒后出现臀部尾骨处肿痛,此后每于饮酒进食热性食物即出现肿痛溢脓,伴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舌质红,苔*厚,脉弦数。
视诊:肛门外观正常,可见臀部尾骨处红肿,并可见一小外口有脓液溢出。指诊:肛内未触及硬性肿物及硬结,6点处有触痛,指套退出未见染血及粘液;探针探查:从外口探入窦道深达5公分;肛门镜检查:未见内口。MRI示:臀部皮下~深部肌肉区(S5-CO1水平)水样异常信号影,考虑先天性畸形~上皮窦。
西医诊断:藏毛窦。
中医诊断:尾闾窦道(湿热下注证)。
清热解*排脓。
藏毛窦切开引流缝合术,加味透脓散口服,苦参清热洗剂熏洗。
术后换药1个月后痊愈。术后二年半随访无复发。
切开藏毛窦可见创面底部躲藏的毛发
藏毛窦属于畸形发育,可出现在枕部到骶尾部间的任何部位,以骶尾部最多见,好发于骶尾部的臀间裂之间皮下组织内的,是一种含有毛发的反复刺激的,反复感染的囊肿或者窦道,它主要发生在25岁到35岁的男性,多发生位于在青春期会阴、臀部多毛的男性,临床上较少见,较难诊断,容易误诊。该病以肛门坠胀、疼痛、肛周流脓水为特征,伴有感染时可见恶寒、发热、周身不适。瘘口四周往往有异常的长毛,色素沉着或毛细血管瘤样改变,有的在其上方还有脂肪瘤突出。藏毛窦与肛周脓肿不同,它的肛门内无瘘口,它的窦道是头向生长,其内含有毛发,反复刺激、反复感染,因此不容易愈合。本案治疗采用藏毛窦切开引流缝合术,完整切开藏毛窦后挟除毛发,搔刮窦道基底部后进行逐层缝合。
患者舌质红,苔*厚,脉弦数。证属湿热下注。故治以清热利湿,解*透脓,方用加味透脓散口服,苦参清热洗剂熏洗,以促进创口愈合。
叶玲
中医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家级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
福建省名中医
中国女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中医药学会高级顾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固脱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
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外治法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中医药大学海丝肛肠研究所顾问
福建中医药医院主任医师特聘专家
肛肠科门诊:门诊综合楼五楼
肛肠科病房:病房楼13号楼二、三楼
叶玲名中医工作室
写下你的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