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成功开展机器 [复制链接]

1#

近日,医院小儿骨科病房主任李连永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机器人辅助导航儿童胸椎肿瘤微创手术治疗。

儿童椎体肿瘤较为少见,治疗难度大。这名胸3椎体破坏、变形的患儿,术前影像学检查符合“骨嗜酸性肉芽肿”表现,但患儿入院后检查结核菌素实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均为阳性,这给诊治带来巨大困难。因为“骨结核”与“骨肿瘤”的治疗原则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需先期手术取病理活检,根据病理确诊再行二期手术治疗。

传统的胸椎取活检方法可经后方椎弓根入路,但需大范围剥离软组织以显露必要的骨性标志,创伤大、出血多;更重要的是儿童相对于成人,椎弓根明显狭窄,该患儿供安全操作的椎弓根通路仅有3mm直径,而且前方2/3椎体完全破坏,残存椎体严重变形,完全偏离正常解剖形态,而且因肋骨、肩胛骨的阻挡,术中透视无法清晰显示病变椎体。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术中透视和徒手操作无法精确定位,稍有误差即可能损伤脊髓及前方的主动脉,风险极高。

术前CT及MRI显示胸3椎体破坏变扁

小儿骨科团队采用“智微天眼”机器人辅助导航系统进行周密的术前入路规划,术中机器人精准导航,经椎弓根通路直达病灶椎体,仅经2cm切口成功获取病灶组织。术中冰冻结果符合骨嗜酸肉芽肿诊断,随即进行了药物注射治疗。术后患儿背部疼痛明显缓解,因未破坏脊柱稳定结构,术后第二天即起身活动,真正一次性实现了精准、微创治疗,以及术后快速康复。此后,小儿骨科团队又成功完成了儿童腰椎肿瘤、股骨头骨骺滑脱的机器人导航微创治疗。

术前机器人导航系统手术入路规划

术中机器人辅助精准导航

术中透视证实准确到达病变椎体

儿童骨病的治疗专业性强、难度大。儿童骨骼相对于成人供手术安全操作的空间狭小,而且有生长板结构,是手术操作的禁区,对手术技术要求高,有时甚至没有“悔改”的机会。机器人系统的术前手术规划及精准导航,为儿童骨科高难度手术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条件,一改传统手术需广泛剥离、依靠术者经验的历史,真正实现了术式创新及技术突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病房创建于年,经60余年的传承与不断创新,已是全国最知名的小儿骨科之一。小儿骨科团队按照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要求,不断创新,在东北地区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提高区域内儿童骨科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服务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委宣传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