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010261.html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草长莺飞暮春时节,第五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OCRM)如约而至。年4月23日下午,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界四方贤士汇聚*浦江畔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共商学科发展大计。本届大会将围绕“着力提升基层呼吸病防治能力,构筑全方位呼吸病防控体系”的主题,多维度地探讨呼吸与危重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精彩开幕式
在精彩纷呈的会前会之后,大会于年4月23日13点整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厅正式开幕。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强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历任主委、副主委及诸多知名学者线上或线下参加了开幕式。
大
会
报
告
上海交通大医院瞿介明教授在报告中提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romalcells,MSCs)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具有相似的表型和功能效应,可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修复肺泡上皮和内皮细胞、改善肺泡液体清除率、抑制肺纤维化和抗菌等作用,具有治疗肺部疾病的潜力。瞿教授团队正在进行的动物研究提示雾化吸入MSC-EVs具有治疗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潜力,临床研究提示在健康志愿者中雾化吸入MSC-EVs耐受性良好,雾化吸入MSC-EVs治疗ARDS和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医院王辉教授介绍了NGS的概念和操作流程,并对常见的术语做了详细的解释。随后解读了《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原检测中国专家共识》,就送检标本的采集、核酸提取、数据分析以及结果解读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面临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王辉教授建议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掌握mNGS的适应症,不应盲目送检;对于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勇于质疑,合理运用mNGS的检测优势进行临床诊疗。
浙江大医院沈华浩教授。从一例14岁“胸闷、不能行走、肌肉萎缩”的怪病引出思考:胸闷为唯一临床表现是否为哮喘新的类型?沈教授带领团队通过为期9年多的临床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一种新的哮喘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同时也指出了CTVA病人需按典型哮喘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理念,采用指南推荐的、与典型哮喘同样的治疗方案(含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疗效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即ACQ-5评分越高,治疗效果越好。这些观点目前已经获得国内外呼吸学界的广泛认可,并写入相关指南。沈教授的报告呈现了一个精彩的由临床问题引发的创新思维的全过程,值得广大呼吸医师学习借鉴。
医院/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教授在报告中提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风湿免疫学科有着关系密切,其中血管炎性疾病往往伴随肺部受累。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一种累及呼吸道的高嗜酸性粒细胞和肉芽肿性炎症,以及累及中等大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并伴有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特征的疾病。在全身型EGPA中,呼吸系统最早,也最易受累及。肺局部免疫在EGPA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年ACREGPA分类标准包括哮喘、鼻窦/副鼻窦病变、外周血EOS增多,一过性肺部浸润影等,在采用全身激素治疗后,这些症状可不同程度缓解。陈荣昌教授针对如何从难治性哮喘中识别EGPA以及EGPA的治疗做了系统阐述。最后陈教授指出EGPA中国的病例数量巨大,通过建设临床资源库来规范收集、储存信息,如临床数据库、生物资源库等,将会推动我国临床诊治水平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
上海交通大医院时国朝教授从重点阐述了双支扩剂和ICS/LAMA/LABA三联吸入药物在慢阻肺长期管理中的循证医学证据。无论患者的疾病严重度如何,≥50%的单支扩剂治疗患者仍会感到较重呼吸困难。ATS指南强烈推荐LAMA/LABA用于呼吸困难或运动不耐受的慢阻肺患者,LABA/LAMA在改善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支扩剂疗法,且不增加安全性风险。对于前一年发生至少一次急性加重的患者,三联疗法较双联疗法可显著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
广州医院李时悦教授从“疫情下介入呼吸病学开展”、“冷冻活检”、“介入方法治疗慢性气道疾病”和“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系统”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呼吸介入学者年开展了首例机器人辅助导航支气管镜系统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支气管镜机器人成功抵达96.6%的结节取活检。年,一项纳入54例外周肺结节患者在机器人辅助下行EBUS-TBNA检查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发表于CHEST杂志。最令人欣喜的是,在疫情期间及常态化时代,人工智能咽拭子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时悦教授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人工智能咽拭子机器人病原学的发现率与人工采集达95%的一致率。李教授提示小气道、肺外周病变是介入呼吸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