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例血管炎导致皮肤破损的案例分享 [复制链接]

1#
血管炎是一种以非感染性炎症、坏死性血管炎为基础病理特征的结缔组织病症,发病机制不明,容易损害血管壁,诱发血栓、炎症细胞浸润,加剧皮肤损害风险,而皮肤溃疡是免疫性皮肤血管炎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丘疹、红斑、皮疹、青斑、局部皮肤溃疡、糜烂等症状。一般而言,皮肤血管炎的皮损好发于下肢,特别是悬垂部位或着紧身服部位,而上肢、躯干和头颈部少见,如果出现,则提示病情严重或伴有系统性血管炎。本病例患者皮损处出现在上肢、躯干说明其病情严重。

病历回顾:

患者1天前出现发热,伴寒战、全身乏力,体温最高达39℃,于当地诊所予以口服“尼美舒利”,体温可降至正常。10小时前患者出现血压低,测血压70/49mmHg,伴意识模糊、呼之不应,烦躁明显,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考虑患者病情危重,于.9.4收入我科。患者于2天前崴脚后左足及左小腿逐渐出现肿胀、皮肤发红,局部皮温高,并活动受限。患者右侧腘静脉血栓形成并双侧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神志不清,精神差,查体可见全身多处皮肤缺损,局部皮下瘀斑、淤血,散在渗血、渗液,其中背部淤血处皮肤损伤,给予破损处皮肤泡沫敷料、棉垫保护。翻身时避免牵拉背部皮损处皮肤,不可拉动肩部,可拉动髋关节。将背部两侧垫起,中间破损处悬空,防止背部皮肤受压。床上移动患者时,增加护理人员将患者身体全部抬起,避免摩擦背部皮肤。做好交接班。患者病情危重,皮损处发展迅速。入院后凝血机制提示PT明显延长,不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情况,完善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指标。加用利奈唑胺强化抗感染。.9.:00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于19:30自动出院。该患者是因血管炎引起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的米粒大小红色斑丘疹、皮下瘀斑淤血、散在渗血、渗液。由于皮肤损害严重、范围大,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经验分享:

该患者是因血管炎引起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的米粒大小红色斑丘疹、皮下瘀斑淤血、散在渗血、渗液。由于皮肤损害严重、范围大,日常的护理操作就会造成一定的皮肤损伤,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与大家分享以下经验:一、与其他皮肤病相鉴别1

急性蜂窝织炎:

全身中*症状轻,病灶局限于肢体非干端的一侧,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均较急性骨髓炎明显,并有波动感,但无骨局部深压痛。

2

化脓性关节炎:

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症状,关节迅速出现疼痛、功能受限,局部红、肿、热、痛,关节半屈曲位,浮髌试验(+),周围血象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

3

此病例患者查体可见全身多处皮肤缺损,局部皮下瘀斑、淤血,散在渗血、渗液。

二、临床表现:1病程可表现为3种模式:①急性自限性:皮损在6个月内消退,常与药物或感染有关;②反复发作性:常见于过敏性紫癜和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③慢性持续性:常见于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血管炎及副肿瘤性血管炎。2皮损类型与受累血管大小有关:真皮浅、中层小血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和丘疹;①血管外广泛红细胞外渗:临床表现为较大面积的瘀斑。②浅层小血管发生阻塞、坏死:临床表现为水疱、血疱、表皮坏死、血痂或糜烂。③真皮中、深层及中等大或大血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结节、浸润性斑块。中等大或大血管栓塞、坏死:临床可有明显坏死、溃疡。可见此病例患者属于浅层小血管发生阻塞、坏死型血管炎。

三、护理措施

1全身皮肤护理给患者使用了多功能气垫床,以减轻皮肤受压。皮肤护理要点为:①因患者全身皮肤均散在皮疹、皮下淤血,需给患者全身涂抹炉甘石洗剂,穿着衣服会造成药液浪费及涂抹不便,故将患者衣物脱去,用床单遮盖体表,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为50%左右;②用温水擦拭患者全身,水温为40℃,擦拭完后全身皮疹处涂抹炉甘石,待干后用干净床单遮盖并注意保护;③紫外线灯及臭氧循环消*,每日2次,消*后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颈后部及背部皮肤由于经常受压,对此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暴露颈后部及背部皮肤,定时更换患者体位;②针对颈后、肩胛、骶尾等骨隆突处,给予美国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保护。2皮肤破损处理伤口换药剪去头皮针针头,连接20mL,注射器吸入0.9%氯化钠注射液后,将冲洗管前端尽量插入伤口基底,用连续加压的方式反复冲洗,冲洗完毕,用于纱布擦拭伤口周围,用碘伏消*液消*伤口周围皮肤。选用优拓银敷料或油纱,用无菌镊夹住轻塞到伤口底部,外层敷料使用软聚硅酮超薄泡沫敷料,裁剪为“十”字形覆盖伤口,每2天1次观察伤口情况(如下图)。3溃疡较深护理有些患者溃疡较深,分泌物较多,需每日清创换药1次,具体换药方法如下:①体位:嘱患者平卧位,患处置于无菌治疗巾上。②清创:皮损有糜烂﹑较多渗出及脓性分泌物时用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冲洗患处,去腐生肌。较厚的腐烂组织用无菌剪刀轻轻剪掉,切勿强行撕掉,以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及产生新创面。③频谱治疗:用低频电疗照射患处,促进组织创面愈合。照射时治疗仪的头部距离患处30~40cm,严密观察患处的皮肤颜色及温度的变化,防止烫伤。④湿敷:无菌生理盐水ml+*连素片0.3g溶解后,使用比创面略大的4~6层无菌纱布浸透药液,敷在创面上,每15~30min更换1次纱布。⑤吹氧:外接氧气管路,用高流量氧气8l/min,吹10~15min,促进皮损表面干燥,防止厌氧菌感染,使用氧气时要注意避开频谱治疗仪防止起火。⑥外用银锌霜软膏(抑菌作用强,具有收敛和促进创面愈合的双重作用,但不能与含碘的消*液一起使用,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碘化银)涂于患处,外用愈邦抗菌医用敷料(广谱高效强力杀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油纱型包裹防止与皮损处黏连,后使用绷带包扎。溃疡面分泌物较多时应每日湿敷,外用*连素氧化锌霜涂沫;分泌物减少时可用阿米卡星洗剂喷于患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和维生素E软膏交替外用,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及表面血液循环,此阶段换药时不再使用敷料覆盖,敞开伤口。嘱患者切勿抓挠皮肤、以免黏膜破损继发感染。4预防感染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预防感染是治疗的关键。安排患者病床远离其他患者,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层流洁净的病房。日常护理中保持床单位整洁,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勤换床单被罩,保持皮肤、外阴清洁。做好口腔护理,以防止口腔溃疡及霉菌感染。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监测体温变化。

总结

血管炎性溃疡的患者要高度重视皮肤的护理,避免出现伤口治疗不及时,形成慢性溃疡,经久不愈。在系统治疗的同时,选择及时有效的换药方法,可以较快地控制感染,促进细胞修复,加快伤口的愈合,同时,要做好患者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院潘凤丽)

参考文献

[1]张清,周惠琼,李艳红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6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96(27):-.[2]陆翠,苏禹同,滕佳临等.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全科医学,,23(18):-.[3]郝香月,郑茵,易英等.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7(4):-.[4]陆翠,苏禹同,滕佳临等.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全科医学,,23(18):-.[5]李胜光,张清,周惠琼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病情评估方法及其相关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50(6):-.

精彩内容推荐:

值班护士懵了:突发大疱缘何来?一例重度药物性皮疹的案例分享一例下咽癌合并三级放射性皮炎患者的营养个案当怀疑患者气性坏疽时,我们能做什么规范外周应用胺碘酮,减少静脉炎脑血管造影术相关并发症,你了解多少?

征稿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

hulizixun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