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疼痛管理平台初现,中外差异明显,数字疗法 [复制链接]

1#
精准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9329629.html

万青已经十分熟悉他面临的状况。每当眼前出现“之”字形闪光,他就会找个地方躺下。他知道,紧接着会出现“锯齿形”暗点,头部会“一跳一跳”地疼痛,伴随而来的还有疲劳和恶心呕吐。偏头痛发作时,畏光、畏声的他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有时,疼痛十分“迅速”,数个小时就宣告结束;有时却很“漫长”,会持续一两天甚至更长。

即便如此,万青也是幸运的,他每几个月只需应对一两次这样的突发状况。大多数患者每个月都要发作多次,每次发作疼痛都可能长达数天之久。严重者甚至每隔一到两天就会发作一次。

它并非不治之症,绝大多数偏头痛患者如果能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其预后都相对良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偏头痛可能会演变成慢性偏头痛,变成终身相伴的疾病,头痛频率会增加到每月发作15天以上,并伴随失眠、记忆力减退、认知影响、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

疼痛,在多数情形下,都被视为一种症状,如常见的急性疼痛,往往是机体面临损害或疾病的信号。但诸如偏头痛、背痛、神经痛等慢性疼痛,一旦疼痛延续三个月以上,它就不仅是症状,更是独立的长期的慢性临床疾病。

当前,疼痛问题已经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了诸如身体功能受限、焦虑、失眠、忧郁等问题,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但大众对疼痛的认知仍旧不足。诸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展逾40年的疼痛治疗、研究,而国内疼痛科室的建设发展才短短10数年。

在疼痛治疗管理领域,我们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发展相对更为成熟的欧美国家,又能为我们提供怎样的借鉴?要促进疼痛管理领域发展,我们还需怎样做?“数字疗法”火热的当下,企业又当如何布局?对此,动脉网做了简要梳理。

慢痛患者多达3亿,国内疼痛管理起步

《中国疼痛防控与健康促进战略蓝皮书: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万~万的速度在快速增长,患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

一方面,疼痛患者群体庞大。3亿慢性疼痛患者中,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头痛患者数量约为万~1亿,其中女性人数是男性的3倍,通常患者又集中在55岁以下;颈椎病和腰椎病患者数量2亿余,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其他慢性疼痛患者如神经病理性疼痛也达到数千万,癌症疼痛患者也为数甚众。另一方面,疼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疾病负担方面,腰背痛是造成中国人群伤残负担的第一原因。在患者个人方面,65%的慢病疼痛患者患有严重抑郁、32%的慢性疼痛患者有自杀倾向。夫妻双方中一方有慢性疼痛,其离婚率达到75%。这些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

虽然慢痛患者人数远超糖尿病患者人数(IDF显示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6亿),而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年现患3.3亿)人数相当,造成的社会影响巨大,但是当前疼痛管理市场中,医院、医生资源方面以及需求方患者意识方面等均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从年开始开展疼痛学科的相关建设,当时只有不足50个独立科室、不足名疼痛医生,之后保持高速发展。截至年,已经有独立建制的疼痛科多个,专业疼痛医生2万余人,但需要承担管理的慢痛患者有近3亿人。而美国1.5万名疼痛专科医生,仅需负担1亿慢痛患者的管理。当前我国疼痛管理领域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疼痛专科的发展在接下来的十年仍需快速推进。根据年的一项调查研究,40%慢性疼痛患者6个月内相关治疗费用为-元,约20%患者甚至超过元。按照我国3亿慢性疼痛患者数量,以就诊率60%估算,在治疗上整体花费的费用可能超过亿元。现实却呈现出了另一番样貌。年数据显示,全国疼痛科就诊患者人数由年的80万人上升到万人,住院人数由6.1万人上升到48.2万人。虽然患者疼痛就医意识有所提升,但是相对于3亿慢痛患者,当前就诊率仍需进一步渗透。在公立医疗体系对慢痛患者治疗饱和的情形下,如何更好地承接慢痛患者的管理,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及想象空间。

面对数量庞大的患者人群,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疼痛管理领域又是如何做的?对于我国是否具备借鉴意义呢?

国际疼痛管理经验丰富,国内如何借鉴?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两国面临不同社会现实,这决定了两国在疼痛管理领域的不同发展路径。美国在疼痛治疗管理过程中,前期(90年代)以FDA批准大量阿片类止痛药物上市为代表,助力患者疼痛治疗,效果显著,但其过度使用最终造成了广泛的阿片类药物滥用现象。近10年,美国疼痛治疗加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