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多少绝经后女性会发生骨质疏松 [复制链接]

1#
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有多少绝经后女性会发生骨质疏松?

我国现有近1亿中年妇女和约万老年妇女。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一旦绝经,女性就可能开始出现骨量流失,骨量丢失达到一定程度即发生骨质疏松。据统计,60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0%~35%,75岁以上的妇女中骨质疏松发病率为65%~70%,骨质疏松在妇女一生中引发髋骨骨折危险竟高于患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四种癌症危险的总和。髋骨骨折的致残率是50%,一年内致死率是20%。所以,在追求生命长度的同时,提高妇女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创建健康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绝经后女性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人的骨骼生长、发育与体内性激素的水平有直接关系。性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可促进骨组织的形成,使血液中的钙离子向骨骼中沉积,防止因钙离子减少而产生骨质疏松症。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明显减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可显著增加破骨细胞活性,使骨吸收加快,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骨基质合成不足。同时,雌激素的减少使骨骼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增加,而甲状旁腺素恰是促进骨吸收和分解的激素,其结果使骨骼的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骨骼组织中的无机盐处于负平衡的状态,造成骨质疏松症。另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体内许多细胞因子分泌失调,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等活性升高,引起骨组织中破骨细胞异常活跃,直接导致骨破坏增加。所以,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加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女性绝经后骨密度有怎样独特的变化规律?

女性的骨密度与雌激素密切相关,雌激素对青少年时峰值骨量的获得、中年时骨量的维持具有促进作用,女性的骨质在30岁时达到了顶点,45岁时进入更年期卵巢雌激素慢慢分泌减少,月经开始变短或紊乱,骨质也开始缓慢流失。绝经时,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骤然减低,使得雌激素对骨组织的保护作用丧失,表现为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为主,骨组织新陈代谢加速,骨量因而开始大量流失,此时脊椎骨丢失的速度更快,为四肢骨的两倍,丢失率高达每年3%~7%,持续10~15年,在这一时期,骨质流失往往是静悄悄进行而没有症状的。当70岁后,雌激素对身体的影响逐渐消退,但老年期合成代谢能力减弱,妇女的骨量又进入相对缓慢的流失状态,以每年2%~5%的速度缓慢丢失,然而,此时骨量下降已经大于40%,部分妇女出现骨骼内骨小梁的断裂,引起局部骨骼内出血、水肿、炎症因子的释放,会感觉病变部位的骨骼疼痛,尤其劳累或负重后加重,如做家务或拎重物觉得腰部乏力疼痛,休息后缓解,这些都是典型骨质疏松症状。所以,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表现为50~65岁的快速下降,但没有或仅有轻微临床症状,70岁以后骨密度缓慢下降,而临床症状逐渐加重。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有哪些临床特点?

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发生于女性患者,年龄在50~70岁,表现出骨量迅速流失,松质骨丢失更明显,骨密度检测提示腰椎骨密度首先下降,并且下降速度大于髋部,骨生化标志物检测也提示骨转换速度较绝经前增加1.5倍左右,但临床症状不明显,被认为是静悄悄的疾病,随着病情加重,骨痛、身高变矮、活动能力下降、骨折为其常见临床表现,骨折多发生在以骨松质为主的骨骼部位,如胸腰椎椎体、髋部及桡骨远端。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差别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不同。老年性骨质疏松是指因增龄、骨骼合成代谢功能降低、钙和维生素D缺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为特征的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相比,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男性患者增加,但男女之比仍为1∶2,表现为骨量缓慢丢失,骨松质与骨密质丢失速度大致相同,骨折好发部位除胸腰椎椎体和桡骨远端外,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来源:CSOBMR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