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七六: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张仲景的胃就是肠,汗的来源就是肠胃的津液,为什么烦躁不得眠?因为胃中干只是胃里面比较干燥而已,并没有大便结实到,喝一点点水就好了,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如过大量灌下去就成水饮了,因为发汗了,肠胃的力量没有那么大了,如果只喝一点点刚好蒸发掉,如果大量的水下去,在肠胃的功能很衰弱的时候热力不够把水化掉,会梗在中间就变成水饮,就变成『苓桂术甘汤证』了,头会昏眩。
平常针灸在治疗便秘的时候,下『支沟』、『照海』,『支沟』、『照海』是通便的,奇穴用『肠关』,『肠关』不管是大便不通或下利,都可以用。如果病人没有下利,用『葛根汤』就去掉了,如果有下利就用『葛芩连汤』,『葛根汤』证没有治好,化热转到里面去就变成『葛芩连汤证』。下利的时候,肚脐上灸一灸也可以。如果是寒实,肠胃功能没有蠕动,如果舌头里面津液很多,舌苔白白的,这时候可以灸『天枢』,大肠的募穴,如果舌头干燥,舌苔**的,就是热实,这时候就不能灸,用下针的,一般来说大约下针后,三到四个小时,大便就出来了。
当病人吃下发汗剂,如桂枝汤、麻*汤、葛根汤发汗的时候,汗一发到表面,就是我们的白血球、免疫系统把病*排到表面,这废水在中医来讲是『病邪』,邪已经出表了,邪出表后,正的、好的津液,自然会顺着三焦油网回到身体里面来,这是正常的;如果病人的身体不是很好,结果药一下去后,水跑掉了,而感冒也去掉了,结果病人产生了一种现象,脉浮、小便不利,照理说麻*汤吃下去,有的发汗,有的小便会比较多,都是一种排解的功能。浮脉并不是真正有表邪,而是这个水到表面以后,没有力量回来了,会遇到这种情形就是这是本来体虚之人,这身体就是讲肠胃,消化系统比较虚弱的人就会有这种现象,水停在皮肤表面以后,病人感觉肠胃的元气还是没有恢复,病人自然口渴,所谓消渴就是喝水喝很多,还是不能止渴,脾胃功能差,胃里面化水的力量不够,喝再多的水,还是口渴,喝下去的只是水,并没有经过脾胃的经脉,水经过经脉会从舌的下方慢慢生处津液,所以水喝下去并没有变成津液,因此水喝下去消渴不能止渴,实际上是肠胃的津液没有回头,没有回头的时候,水就停在皮肤表面上,其他的水停在中焦,如果喝得太多,会从大肠排掉,并没有完全吸收,所以小便量自然减少了;为什么病人会有微热的感觉?因为全身上下肠胃的地方是最热的,跟炭炉一样,所以水喝下去,马上就气化掉了,当胃热不够的时候,这热跑到哪里去了?前面发汗的药把它都带到皮肤表面上去了,胃的热跑到皮肤表面上去了以后,所以病人感觉到微热,所以开了发汗药后,病人发汗发到表后,水回头的力量没有了,这现象就是『五苓散』证。散就是用粉剂。如果用汤剂,速度太快了,皮肤的水会来不及被带走。
小便不利,张仲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早上起来手脚都肿,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掉,『五苓散』证就退了;还有一种是很扎实的,脉是很强很足的,把水肿去掉的是用汗法,肚脐以上的用发汗;如果体虚的津液不够的就不可以用发汗的,这时候就要把津液带回到胃里面,然后气化出来,由小便出来,所以『五苓散』也是利尿剂。
泽泻本身是很苦寒的药,最主要的功能是利尿利水,全身上下的水都可以用泽泻去利,泽泻本身入肝经,所以它通利的力量很强,临床上有病人光吃一味药泽泻,西医叫脂肪肝,就好了,都清利出来了,所以在处理肝病的时候,像肝积水、用泽泻把小便利出来,全身上中下表面都可以用泽泻来利,所有苦寒的药,就是消炎的药,所以肝炎可以用泽泻,小便**的很粘稠的就可以用泽泻,泽泻不但可以清汗,把肝里面的病*清出来意外,同时把脏的排掉把新的留在里面:茯苓利中焦,猪苓利下焦,猪苓专门利下焦的水,中药一般的利尿剂有『五苓散』和『猪苓汤』,下焦的用猪苓汤,会用到猪苓汤的大多是膀胱结石、肾结石;茯苓利中焦的水,茯苓和白术并用的时候,可以健脾整肠,让肠胃的功能马上恢复,最后加桂枝,桂枝不要加太多,因为不是用来发表,因为这几味药做成散剂,吃到肚子的时候,靠桂枝的力量把泽泻带到皮肤表面上去,泽泻和麻*刚好相反,麻*往外走,泽泻是往里带,把所有的表水都带回来,带回到中焦后,再带回到肠胃后,靠茯苓把它利到下焦,再靠猪苓把它从小便排出去。
剂量的时候,猪苓三钱,泽泻六钱,茯苓三钱,桂枝二钱,白术三钱,所以猪苓、茯苓、白术的剂量是一样的,为什么重用泽泻?因为其它的药,都没有办法把皮肤表面最高的水清出来,为什么会有这现象?因为病人素体虚,最重要的是他的脾脏是虚的,且湿很重,如果病人是桂枝汤证,吾人开发表的药的时候,要再看舌苔,如白白厚厚的,湿的,就知道脾脏是素湿的,这时候如果桂枝汤下去没有加茯苓白术的话,一发就会变成五苓散证。一般来说白术是等量的,所以糖尿病、虚胖、有水肿现象的病人。『五苓散』就可以解决掉;泽泻苦寒能生津止渴利小便,猪苓可以利下焦的水,茯苓可以除烦利中焦的水,桂枝能把泽泻带到表面上,所以『五苓散』如果没有桂枝,利尿的效果就不会很好,小便可以解,但是皮肤水肿还是会在里面;所以如果年纪大的人,早上起来,脸手都肿,问他有没有口渴?有,不能止渴,就是『五苓散』证。
成无己曰:发汗已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胃气润则愈。若脉浮者,表未解也,饮水多而小便少者,谓之消渴,里热甚实也,微热成实,上焦燥也,与『五苓散』生津液,和表里。
『五苓散』证的消渴还不算严重,如果口很渴,并没有小便不利,皮肤上并没有水肿,『五苓散』就去不掉了,大部分是白虎汤或承气汤,『五苓散』没那么强。
五苓散在过去是出门在外随身携带的药,用来预防疫病,也就是瘟疫;如果遇到病人有表证,但是又不能用发汗来解的时候,病人已经胃中干、烦躁不得眠了,这种不能发汗的情况,就要想到五苓散,把病*从小便排出。五苓散的主证是小便不利且口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