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脊柱相关X线读片 [复制链接]

1#

中国疼痛找桑迪

4、颈椎正侧位伪影鉴别

4\B、颈椎解剖变异

6、颈椎过曲、过伸位


  摄影体位 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或侧向坐于摄影架前。头部尽量后仰则为过仰,头部尽量低下则为过屈,有此二种功能位置。

 中心线 与身体矢状面垂直,经甲状软骨处颈部前后线中点射入,若定位重点明确为上部颈椎或下部颈椎,可适当向上或下移。

最大屈、伸侧位片具有以下特点:

(1)可观察颈椎活动情况与活动度:在颈椎外伤及各种急性病例,由于局部肌肉痉挛,患节活动度可明显降低,有助于临床诊断。

(2)有利于对椎节不稳的判定:当颈椎前屈时上一椎体的前下缘超过下一椎体的前上缘,而仰伸时则出现相反结果。此种现象称为“梯形变”或“假性半脱位”。一般向前滑动者多,向后滑动者少。则表明该节不稳。

(3)有利于对上颈椎不稳的判定:在临床上对上颈椎不稳认识不够,由于可引起椎动脉第3段供血受阻而易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混淆。在动力性侧位片上可明显显示出寰椎的异常活动,必要时可加摄张口位则更有利于确诊。

5、椎体形态


  楔形椎:常见于压缩骨折、青年性驼背、克汀病、黏多糖病、软骨发育不全


  方形椎: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方形椎体增大者可见于血管瘤。


  扁平椎:可见于脊椎转移瘤、结核、椎体骨软骨病、嗜酸性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单发性浆细胞瘤和放疗后。

双凹椎:见于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单凹椎:椎体前缘凹陷见于主动脉瘤;椎体后缘凹陷见于椎管内肿瘤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大椎体:见于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脊索瘤及少数骨髓瘤和转移瘤等。

三、腰椎

1、腰椎正位

摄影体位
  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其中心重合,两髋及膝关节屈曲,双足踏台面上,使腰部靠近台面,减少其生理弯曲度。两臂伸直置身旁或上举过头。片盒置滤线器托盘中,胶片上缘包括第12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骨。因腰部前后方向上厚、下薄,故应使上部对着X线管阴极。

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脐上3cm处)垂直射入胶片。

2、腰椎侧位

摄影体位
  被检者侧卧摄影台上,两臂屈曲,向前上举起,分别抱头部两侧。两髋及膝关节屈曲,使侧卧位稳定,保持身体冠状面与台面垂直。腰细臂宽者,于腰部垫棉垫使脊柱弯度减少。棘突后缘置台面中线外5cm处(后突畸形者按最凸出部分计算,胶片相应加宽)。

中心线
  脊柱较平者经第3腰椎垂直射入胶片。脊柱向下弯曲者(侧弯者凸出侧向下),按脊柱倾斜方向,使中心线向距台面高的一侧(一般髋部较高)倾斜5-10度角。腰椎侧位应使阴极端对应于下腰椎。

3、腰椎斜位

摄影体位 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平直,然后使对侧抬高(被检侧在下)身体冠状面与台面呈45°角。髋及膝部屈曲支撑身体,头、背及骶部用棉垫支撑。棘突后缘垂直位于胶片中线外约4cm处。

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垂直射入胶片。

L腰椎解剖变异

四、骨盆

骨盆正位

摄影体位
  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且与中线重合,两下肢自然伸直,足尖向上,拇趾靠拢。两髂前上棘连线与台面平行,两臂屈肘上举置头旁。片盒置滤线器托盘中,横轴与台面中线平行,胶片上缘包括脐部,下缘包括坐骨。

中心线
  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胶片。

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依据,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每天提供疼痛最新资讯!欢迎订阅,免费学习!现已有50万医生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