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疾病变应性血管炎和ANCA相关性血管 [复制链接]

1#

变应性血管炎是常见的血管炎,狭义的理解是典型的超敏反应血管炎,广义的理解包括多种疾病:过敏性紫癜、荨麻疹血管炎、免疫性血管炎等。血管炎-变应性和血管炎-过敏性均属于皮肤的小血管炎,其病理表现和临床特点均有相似之处。两者的区别在于:血管炎-变应性以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和血尿为主要表现,而血管炎-过敏性以皮肤损害、伴有多个脏器的损害为主要表现。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是第一个被证实与血管炎相关的自身抗体,与其相关的血管炎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granulomatosis,WG)、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又称丘格-斯特劳斯综合征(Churg-Strausssyndrome,CSS)]、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等,而WG、CSS和MPA具有相似的病理改变、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因此有学者将这3种小血管炎合称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上经常将主要诊断直接书写成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

变应性血管炎

目前尚无血管炎-变应性和血管炎-过敏性的编码“金标准”,现根据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结合疾病分类原则进行编码。根据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2组疾病的诊断标准,这两类疾病在发病年龄,皮损以及其他器官受累方面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其中血管炎-过敏性M31.0这组疾病发病年龄较大,皮肤损害较重,常累及肺和肾脏。在实验室检查中,血管炎-过敏性M31.0这组疾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指标呈阳性。

案例1

患者男,35岁,因“双下肢紫癜样皮疹二十年,再发伴加重半年”入院。查体:体温36.5℃,平素稍有声音嘶哑、咳痰。双小腿下段见多发紫癜样皮疹伴陈旧性色素沉着,双足背多发色素沉着。门诊以“血管炎”收入院。出院诊断:免疫性血管炎。

编码分析:

以血管炎为主导词检索ICD-10第三卷,并未查找到修饰词-免疫性。由于过敏是免疫应答过强所致,是免疫学的一部分,所以变换修饰词-过敏性,

血管炎

-过敏性M31.0

核查ICD-10第一卷,M31.0是过敏性脉管炎[古德帕斯丘综合征]。

过敏性脉管炎[古德帕斯丘综合征]主要特征是肾炎和肺出血;结合实验室检查报告: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阴性。M31.0不是本病例的正确编码。

更换修饰词-变应性

血管炎

-变应性D69.0

核对卷一:D69.0变应性[过敏性]紫癜,D69.0才是本病例的正确编码。

ANCA相关性血管炎

2.1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以哮喘、血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细胞性坏死性血管炎伴有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

编码方法:以血管炎为主导词,查询到修饰词-变应性肉芽肿性M30.1。

案例2

患者女,64岁,以“双下肢紫癜、丘疹半月,加重1天”入院。查体:体温36.2℃。双下肢及足背可见大小不一密集分布的红斑、紫癜样丘疹,部分丘疹融合。实验室检查: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阴性,抗蛋白酶3抗体:31.5AU/Ml,既往史:支气管扩张病史20年。病理结果:局灶上皮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伴小灶变性坏死。出院诊断:免疫性血管炎。疾病编码:D69.0。

分析:

ANCA的靶抗原主要为髓过氧化物酶,其对微生物具有重要杀灭、吞噬效果,若中性粒细胞受到来自代谢产物、细胞因子的刺激,将产生ANCA,其中包含MPO、PR3抗体。抗蛋白酶3抗体(PR3)是活动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及微动脉炎的特异和敏感的标志抗体,与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诊断和疾病活动

密切相关。

结合上述特征,出院主要诊断应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疾病编码M30.1。

编码查找:

血管炎

-变应性肉芽肿性M30.1

核对类目表:

M30.1多动脉炎伴有肺受累[丘格-斯特劳斯]变应性肉芽肿性脉管炎,所以M30.1才是本病例的正确编码。

2.2韦格纳肉芽肿(坏死性呼吸道肉芽肿病)

一种累及呼吸道的肉芽肿性炎症;主要侵犯小至中等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及动脉;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常见。

编码方法:主导词是“肉芽肿病”,修饰词-韦格纳M31.3;或直接通过人名韦格纳查询。

2.3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一种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微静脉或微动脉,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极常见,肺毛细血管炎常见,中小动脉也可受累;通常无肉芽肿性炎症,可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相鉴别。

编码方法:多动脉炎-显微镜下M31.7。

根据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合案例分析,对变应性血管炎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编码进行概括,见表1。

来源:《中国病案》,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