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转移至卵巢
-肝硬化患者的胃和十二指肠活检。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和黏膜上皮下固有腺缺少区。粘膜毛细血管明显扩张,无纤维蛋白血栓。
-Mott细胞:浆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组成的多圆形细胞质包涵体(Russell小体),来源于粗面内质网,常见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和恶性浆细胞疾病(骨髓瘤、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在活检中诊断感染并不意味着你就结束了。食管活检给了我们另一个惊喜!检查这些华丽的巨细胞病*和疱疹包涵体在同一活检。
-66岁妇女在PET扫描仪上。全身淋巴结肿大,腋窝淋巴结活检排除淋巴瘤。非坏死性肉芽肿,结节病。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具有典型的卵巢型致密间质(IHC:ER,PR)
-丛状肌纤维母细胞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良性浅表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范围继续扩大,包括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皮肤肌纤维瘤和纤维母细胞结缔组织痣。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组我们标记为“丛状肌纤维母细胞瘤”(PM)的病变。PM是一种罕见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谱系的浅表性间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本文研究了作者之一的会诊档案中的36例PM的临床病理特征。19例患者(53%)为女性,17例男性为患者,其发病年龄为先天性(2例)至50岁(中位数:9.5岁)。3例患者有多处病变。男性倾向于在儿童时期患肿瘤(中位年龄:2岁;范围:先天性-37岁),而女性从儿童到成年,年龄分布相对均匀(中位年龄:25岁;范围:4个月至50岁)。肿瘤多发生在躯干部位(25/40),包括背部(11)、前外侧胸壁(4)、腋窝(4)、腹壁(4)、会阴(1)和耻骨上区(1)。其他肿瘤部位为颈部(10/40)、枕部(2)、下肢(2)和乳腺(1)。平均最大尺寸为2.7±1.7cm(范围:0.6~8cm)。3例男性患者,其中2例为兄弟,年龄在6个月至1岁之间,多处病变累及背部、枕骨和腋窝;这些病变出现约2年后自行消退,平均随访11.4±3.2年,无复发迹象。组织学上,PM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梭形细胞的丛状束组成,其分支穿过皮下和网状真皮。细胞边界不清,胞浆嗜酸性,细胞核呈卵圆形或锥形。所有病例均无组织细胞样成分,无破骨细胞样巨细胞。34例(35%)的病例中有12例(35%)至少有局灶性瘢痕疙瘩样透明变性,6/34(18%)有一定程度的筋膜炎样区,6/34(18%)有局灶性粘液样间质。免疫组化检测SMA(27/32例)、结蛋白(9/21)和CD34(13/24)阳性,β-Catenin(0/14)和S-(0/22)阴性。EMA弱阳性2/15例。在1/7的测序病例中检测到一个未知意义的FGFR2ML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变异,其他6例未检测到体细胞改变、拷贝数改变或基因融合。36例患者中有16例获得了临床随访数据(44%;中位持续时间:5.5年)。虽然大多数切除术的切缘呈阳性(11/16),但只有1例在初次切除后4年出现局部复发。无肿瘤转移。PM是一种良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流行病学和解剖部位分布。由于PM很少复发,对于切缘阳性的病变,密切观察随访是合适的。
注:病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学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