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世界骨质疏松日药食同源,中医防治骨质
TUhjnbcbe - 2021/12/13 16:41:00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7282164.html
医院

(医院)

世界骨质疏松日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的主题是: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对于老年人来讲,骨质疏松症如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属于高发疾病,其最大的危害即是发生脆性骨折。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密度下降为特征代谢性骨疾病,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的情况下,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骼疾病。临床以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驼背,甚则骨折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骨痿”、“骨痹”等范畴。中医历史悠久,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理论,认为骨质疏松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亦与肝、脾有一定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的盛衰决定骨的生长、发育、成熟、强劲、衰弱的过程;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滋养,骨骼坚固充实。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主肌肉。脾通过运化食物中的精微,而化生气血津液,充养肌肉筋骨。倘若这种功能失常,会导致骨骼得不到气血的充养,最终引起骨质疏松。肝主筋,肾主骨;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互化。肝肾功能正常,筋骨才能发育正常。肝血不足与肾精亏损可多相互影响。肝血虚则筋脉失养,肢体活动不利,筋骨运动失常,从而诱发骨质疏松。肾精虚或肾气虚,骨骼失养,痿软无力。同时肾气亏虚,气血运行不通畅,容易形成血瘀,不能滋养骨髓,骨骼筋骨失养,髓少筋枯引起骨质疏松。

中医认为好逸恶劳,运动量少,也可诱发骨质疏松,也就是现代所说废用性骨质疏松。所以应注意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中医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中医认为嗜食五味太过,也是骨质疏松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医圣张仲景曾经在《金匮要略》中提到:“味酸则伤筋……咸则伤骨,骨伤则痿……”。

二、中医药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

目前,尽管很多西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部分药物诱发的一些副作用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中医讲“药食同源”,所以,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时的低*性和广泛性,能为广大的骨质疏松患者所接受。中药虽然较西药慢,但是对于解决各种临床症状往往有很好的疗效,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处方用药加以调摄,一般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恢复骨的强度,预防骨折发生。故治疗不能只针对补钙和调节骨代谢,而应把整体和局部相结合。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主要从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等方面着手。通过对气血阴阳及气滞、血瘀等病理变化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选用熟地、枸杞子、牛膝、淫羊藿、鹿角胶、龟板、菟丝子、杜仲、女贞子、*芪、当归、山药、*参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中药。若疼痛明显,则配伍丹参、川芎、延胡索、桃仁、鸡血藤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或选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六味地*丸、归脾丸等中成药治疗,但需在医师指导下规范合理用药。对于骨质疏松我们建议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少吃糖及食盐。

专家介绍

牛志尊

风湿病科病区主任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国家中西药双执业药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传承人,师从鄂南名老中医镇万雄、镇万林教授,医院名中医马作峰教授,同济风湿免疫疾病专家张胜桃教授。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发明专利2项,多次荣获省市专业比赛大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痛风性肾病、颈肩腰腿痛、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血管炎等。亦擅于调治脾胃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妇科、儿科疾病及亚健康状态。

文章转载于年10月20日《咸宁日报app》

审核:何兴

监制:品牌发展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骨质疏松日药食同源,中医防治骨质